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,要完善党员教育管理、作用发挥机制。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、经常性工作。新的赶考路上,党员干部要涵养初心、公心、恒心,为群众解决好“民心事”“烦心事”“困难事”,打通为民服务“最后一米”,以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,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,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涵养初心,为群众办好“民心事”。“常怀忧民之心,恪尽利民之责。”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,为人民而生,因人民而兴,民之所想便是政之所行。正如毛泽东同志说:“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,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,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。”党史学习不是简单地学理论,要以史为镜,坚定信念,抓住理论精髓,筑牢思想之堤。要温润初心、涵养初心,要深入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,听取民意,拜群众为师,甘当“小学生”;深入到田间地头,了解民生,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、同甘共苦,团结群众凝心聚力,把群众的民心事办好办实。
涵养公心,为群众办好“烦心事”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作为党的干部,就是要讲大公无私、公私分明、先公后私、公而忘私,只有一心为公、事事出于公心,才能坦荡做人、谨慎用权,才能光明正大、堂堂正正。”为群众办实事不能只是挂在嘴上的空话,一定要落实在行动上,要发扬和传承好老一辈革命家身上“立党为公”的精神,涵养公心。“公其心,万善出。”个人干净,干事才有底气,群众也才会服气,要正确运用手中之权,怀有公心,客观公正,切不能动歪脑筋、打歪主意、想歪办法。要勇于担起抓落实的责任,把惠民政策落小、落细、落实,切实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、揪心事。
涵养恒心,为群众办好“困难事”。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如何三年如一日、三十年如一日地服务群众,这不仅需要党员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,还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。党员干部要发挥优良的红色传统、传承好红色基因,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,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精神,甩开膀子为民干实事,竭尽全力为民谋幸福。要慎思笃行,着力提升“七种能力”发扬“三牛”精神,在新征程中扎扎实实为民服务,实实在在解决好群众的“困难事”,当一颗永不生锈的“螺丝钉”,写好新时代的民生“答卷”,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美好生活。(作者单位:瑞金市委党校 陈华 赵长峰)